祭侄文稿为什么是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作者是)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0 20:39

说起《祭侄文稿》,大家都知道,很有名,很有名,那么到底有多厉害呢?据说号称天下第二行书,这个称号很厉害。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么厉害的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在哪里?其实当然是有原因的。让我们继续读下去吧!

要说颜真卿,还要回到安史之乱。安史之

乱突然爆发,唐玄宗毫无准备,朝廷毫无准备,整个军政系统毫无准备。那么大家都在准备什么呢?准备当晚的乐舞,准备明天的梨园,准备山上的布道,准备河边的郊宴。

唐朝三分之一的军队在义军将领安禄山手里。当叛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大地时,唐玄宗焦急地问,河北二十四郡不是都有忠臣吗?很快,他听到一个忠臣站出来,他就是颜真卿。皇帝还问,为什么我以前不认识这个人?颜真卿能站出来很不容易。因为他和他的哥哥颜杲卿都是安史之乱下辖的总督。颜真卿位于平原,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德州。他哥哥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

颜真卿最早发表反对安史之乱的檄文,一天之内就募集了一万多名士兵。由于他的呼吁,黄河以北的正义力量纷纷转向他。他迅速集中20万大军,被推举为主教练。他最迫切的事情是与他的兄弟讨论每一个环节,但他们相距太远,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年轻的联络员,即闫吉明,他兄弟的儿子和侄子。季节是季节性的。纪",明则明"明"。因为这个闫吉明,颜真卿和他哥哥的英雄行为遥相呼应。

但不幸的是,哥哥在战斗中被安禄山逮捕。安禄山用最残忍的方式对待颜真卿的哥哥,割掉了他的舌头,砍断了他的手,杀死了30多个颜家人。闫吉明也被斩首。当然,皇帝也对严的伟大牺牲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朝廷总是打了败仗,落荒而逃,疏于纪念这个伟大的家族。

朝廷不纪念,那你自己纪念吧。颜真卿用物品祭奠家人。其中充满血泪的《祭侄闫吉明稿》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除王羲之《兰亭序》之外的第二部经典。我想在这里插一段,谈谈我和颜真卿《祭侄稿》的关系。

英勇的一生

我九岁的时候,从浙江老家来到上海。我的叔叔俞志实先生不仅带我参观各种展览,还带我去上海的二手书店感受书籍的魅力。在那里,他买了一本科洛版印刷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给我讲相关的故事,让我激动不已。九岁那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与血脉、文化的关系。

十年后的1967年,为了抗议暴徒的恶行,舅舅三次割开自己的动脉,用鲜血捍卫了生命的尊严。我妈去处理丧事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的问我有没有看到一本颜真卿的《祭侄书》,那是我舅舅亲眼买的。但是妈妈说不行,东西都被暴徒拿走了。当时我以为字帖的名字是“祭侄”,现在倒过来了,侄儿要祭侄儿。后来不管遇到多少灾难,包括几年前那些造谣中伤的暴徒,我都坚定不移,继续从事我伟大的文化事业,因为我心中有颜真卿的血泪。后来,我把舅舅的事迹告诉了老婆马兰。舅舅去世25周年,马兰上演黄梅戏《红楼梦》,进行了庄严而又默契的悼念。因为舅舅的迫害和《红楼梦》有关。

所以,我想在这里对我的博士生说一句话: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我的老师,请再读一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因为这是我的人生教材。

打断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我们还是要赶紧回颜真卿,因为我还没说完他。颜真卿带着二十万兵马攻打安禄山的时候是四十六岁。28年后,谁也没想到,74岁的颜真卿再次接受了朝廷的使命。

原来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一些地方军事力量似乎因为参与平叛而获得了扩张的理由。其中,河南许昌的李希烈联合其他部队,准备与朝廷交手,自己称帝。对此,本已虚弱的朝廷,除了派人劝说安抚,别无他法。那么送谁比较合适呢?皇帝想到了颜真卿。

皇上有两个原因:第一,你李希烈现在这么张扬,是因为你平叛有功,但评判第一功臣是谁?是颜真卿。他完全有资格居高临下地教训你。第二,颜真卿74岁,全国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你能拿他怎么办?当然,朝廷里也有一些政客一直嫉妒颜真卿,希望他老人家也跳进这个陷阱。

朝廷对此事的态度也有点犹豫,因为很多官员都有不同意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长安离许昌很远,老人负担不起;第二,如果李希烈害了颜真卿,唐朝就失去了中国之魂。

但颜真卿自己觉得责无旁贷,继续上路。一路上,全国各地的官员和士兵都中途劝阻,毫无效果。老人仍然继续前行。在许昌,李希烈指挥1000多名干儿子拔刀相助,面目狰狞。颜真卿泰然自若,无所畏惧。李希烈又放下笑脸,对颜真卿说,我当皇帝,你当宰相。颜真卿当即声讨,说大唐分裂是天下之恶。

后来李希烈用各种方式威胁老人,试图让他屈服。后来挖了一个十尺见方的大泥坑,说不听话就推倒活埋。颜真卿回答说,生死有份儿,不必多礼。后来他支起木头,浇上油,点上火,说要把颜真卿立即烧死。颜真卿觉得自己作为朝廷的使者,已经说清楚了是非,决定以更宏伟的行动宣告天下,自己也跳进了火海,却被叛军拉了出来。

颜真卿被李希烈关在一座庙里。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马上就要死了,于是自己写了墓志铭和悼词,也给朝廷写了遗书。然后他对墙说,这是我的墓地。之后,颜真卿只要看到李希烈再次动员,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劝诫,阻止他继续造反。后来帝国军在外地杀了李希烈的弟弟。为了报复,李希烈用绳子勒死了颜真卿,老人已经76岁了。他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于这样的英雄一生,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敬佩。

用生命保卫唐朝

时至今日,全世界的中国人都以唐朝的精彩为荣,但所有的美好都会被邪恶的目光觊觎,时刻面临着分离和分裂的危险。唐朝也是如此。先是安史之乱,然后是李希烈,还有一些人一心要灭唐。颜真卿作为文化人,每次都站在危险的最前线,用生命捍卫了唐朝。为了打败安禄山,他付出了全家30多条命。为了打败李希烈,他付出了自己的晚年。每一次,他都不是偶然相遇,而是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唐朝就是这样被保卫的,或者说就是为什么叫唐朝。所以,中国文化的最高坐标,中国人最大的骄傲,都与这位学者有关。

记得那一年我在教中国文化史的时候,写完这段话,曾经对北大的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看了抄本,说:

最近,媒体上出现了几个关于世界末日的谣言。很多年轻朋友问我,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摆脱了末日谣言的真相,把我们推向了终极的精神拷问,所以不得不回答。我的回答是,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我会站在高处指挥我的学生去化解人们最后的混乱,然后用平静的微笑给人类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心里有颜真卿,他总是站在混沌的最前面,然后用他的生命让世界安静。其实这也是文化的最高和最后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可能会暗暗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而骄傲,但想到颜真卿就不会骄傲了。另一方面,你可能会为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而暗自沮丧,但一想到颜真卿,你就不会沮丧了。

这是我对北大学生说的一段话。颜真卿壮烈牺牲270年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激动地写道:

唉,虽然他已经1500岁了,但他的豪言壮语却像烈日一样令人敬畏。

我翻译成今天的文字,大致是这样的:啊,无论一千年还是五百年,他的英雄行为都是高不可攀的,就像严霜烈日,人们除了敬畏,就是仰望。欧阳修说的没错,颜真卿的人格高度是很难重复的,但既然出现了,也证明了在这里有这样的高度是可能的。最值得关注的集体人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广泛的人缘,一种是高标准的独立。颜真卿显然属于第二类,不具有普遍性,但具有象征意义。这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地标,高不可攀,但却是整片土地呈现给外界的标记和产品编号。地标不好爬,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代表。

所以,颜真卿是唐代文化人格的里程碑,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品牌,是中国人的代表。好了,说完颜真卿,我真的可以结束唐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