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顶级国宝有哪些下?(中国10大国宝)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0 05:26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无价之宝。如今仅存的珍品收藏在中国各地区的博物馆,数量更是不计其数。那么这些博物馆的宝贝是什么呢?今天,边肖将带大家去学习,开阔视野。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引言分为

两部分: (一)和(二)。这部分是第二部分。

南京城市博物馆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袁清华萧何月下追韩信屠美瓶。

元青花小荷月下追韩信屠美瓶,以汉代典故为世界绝无仅有"萧何在月下追韩信"主纹梅瓶的故事造型端庄,釉色坚硬洁白,在制坯、绘画、施釉、烧成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的代表作。

浙江省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前一段)

富春山居图(前一段)

《富春》为元代书画,由黄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郑(化名:无用师)所作。整幅画用墨淡雅,山水安排得当,墨色既淡又干,变化多端。这是黄的杰作,名字叫"中国十大名画"一个。

江西博物馆

四足青铜貉,鹿耳上有商兽面纹。

四足青铜貉,鹿耳上有商兽面纹。

商兽面纹四足青铜鹿耳连体,高胯四足。每只耳朵上有一只鹿,一只公的,一只母的,回眸相顾。鹿有垂直的角,短尾巴和鳞片。甑肚饰有四组动物脸。脚包满是浮雕的动物脸,硕大,气势磅礴,奇特美观,稳定性好,具有"荀王"名声。

上海博物馆

王羲之上虞帖

王羲之上虞帖

上虞邮政是"书圣"王羲之写的一封信,曾是历代皇家收藏的珍品。

这幅古色古香的卷轴被称为“书法史上的”。《书圣》东晋王羲之写的一封信,叫《上虞帖》。虽然它是唐朝的复制品,但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纸张正反面均盖有南唐、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和历代收藏标志。同时保留了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园林瑰宝。

湖南省博物馆

素色纱线禅连衣裙

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

素色纱线禅连衣裙

西汉早期编结的素纱衣长160厘米,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重48克。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在一号汉墓西箱出土的一个竹盒里,随葬着燕后妃辛追最喜欢的时装,其中两件薄如蝉翼、轻如青烟的素纱衣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衣料是轻薄无染的平纹方孔丝织物平纹纱。据计算,使用的纱线材料约为2.6平方米。如果去掉用作领子、袖子、裙边的粗丝,其重量只有20多克,每平方米衣料的重量也只有12-13克。

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

马王堆一号墓t字帛画,中国西汉绘画。它长205厘米,上端宽92厘米。它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体现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由神话与现实、想象与现实交织的奇异华丽的场景构成,极具文化内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时期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一幕出土。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圣树

青铜圣树

有八株青铜神树,是夏朝晚期的青铜器。中国第一批文物展览禁止出国。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其中,一号大神树高3.96米,树干高3.84米。枝叶有三层,每层有三个枝杈,枝杈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有一只鸟站在三朵花果上,树枝上翘,一共九只鸟(就是太阳神鸟)。神树下部挂着一条龙,头朝下,尾巴在上面。在二号大神树的侧面,也有一条蜿蜒的龙。圣树和龙的融合形象使圣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四川省博物馆

牛脸大青铜珐琅。

牛脸大青铜珐琅。

西周时期有一个高79厘米,直径41厘米的牛纹青铜瓮。

帽顶浮雕成四面人脸,花纹似人头上戴皇冠的人脸,与广汉三星堆青铜巨像的头饰有些相似,让人不禁怀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渊源关系。顺时针方向,封面在前蹄跪侧同向装饰四个牛图案。耳朵被雕刻成牛头的形状,而牛被分成两部分,装饰在肩膀的两侧。两头牛尾巴中间装饰一个牛头,腹部下面装饰一个小牛头耳。所有的牛图案都用逼真的圆雕或高浮雕雕刻而成。值得一提的是,从角等造型特征来看,所有装饰的牛都有一对弯曲的角,应该是四川水牛耕田的形象。因为装饰上有许多牛条纹,所以有人称之为牛条纹。整个器皿除主图外,没有其他装饰花纹,器身素净,碧绿明亮,如玉,是古玩界常说的典型"绿漆古"。整个器物制作精美,简洁大气,不愧为巴蜀青铜器的代表,国之重器。

四川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鸟"黄金饰品

"太阳鸟"黄金饰品

太阳鸟的金饰是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属于商代晚期。整个黄金饰品呈环形,上面有复杂的雕刻空图案,分为两层,内层由十二个等间距的旋转齿灯环绕。外层图案围绕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鸟逆时针飞行组成。四只鸟头脚前后相连,同向飞行,与内涡旋转方向相反。成分分析表明其含金量高达94.2%。这件金饰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器物。现藏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2005年8月16日"太阳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象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西汉扁扁将军印

西汉扁扁将军印

"部分通用印章"1982年,市民刘在嘉陵江边拾到此物,并捐赠给重庆博物馆收藏。此印为龟钮方形金印,高2厘米,钮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印章切割和印刷"部分通用印章"五个字三行,前两个字是第一行,中间两个字是第二行,最后一个是第三行,是汉朝的官印。

据文献记载,偏将军由大将辅佐。这一官制建立于春秋时期,通常由皇帝和将军授予。局部军印沿袭了两汉官印制度,即龟扣为高官所用,鼻扣为中下层官员所用。金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目前国内已发现26枚金印,只有汉代的15枚金印是稀有珍贵的。

云南省博物馆

牛胡同案

牛胡同案

战国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珍品。它出土于24号墓,是江川李家山墓葬中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一座。器物主体是一头大牛,站立着,牛角向上飞,背部自然完成。尾巴上装饰着一只按比例缩小的老虎,它张着嘴爬着咬牛尾。丹尼尔的肚子在中间空,一个站立的小腿横着点缀。大牛和小胡是用一个模具铸造,一次成型,而小牛是分开铸造,然后焊接在大牛的腹部下面。牛胡同案作为云南的一件礼器,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近乎完美。

贵州省博物馆

唐开元头龙铜简

唐开元头龙铜简

唐开元二十六年,高35.9厘米,宽12厘米,厚0.8厘米,重3270克。扔龙珠是封建帝王持有的"扔龙"在仪式上,铜或银版本的信息被打印出来。

此简为长方形铜板,素无花纹,青翠如玉,上有褐点。正面五行八十六字,背面三行五十一字。

此简为唐玄宗李隆基祈福"长寿法则",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抛刺遮仙洞"青铜版简53岁。

广西自治区博物馆

路祥铜鼓

路祥铜鼓

西汉路祥纹铜鼓高36.8厘米,面径56.4厘米,足径67.5厘米。1976年在广西贵县(今贵港)萝卜湾一号墓出土。

鼓面中心为太阳纹,十二芒,芒外有七个晕圈,主晕为持鱼路祥纹,其余饰以梳状纹、钩形射线纹、锯齿纹。鼓身有九个光环,饰有锯齿纹、圆圈纹、羽毛划船纹、羽毛跳舞纹。胸前有羽毛的划船图案有六组,每条船上有六个人,其中敏郎悲歌的划船者都戴着羽毛冠,敏郎悲歌还有一个裸体的人。船头下有鹤或开花水鸟伴鱼而立,水中有游鱼。鼓腰饰羽舞图案有八组,每组两三人。他们头上戴着羽毛饰物,下身系着展开的羽毛裙,双臂张开,两腿叉开,呈舞蹈状。在空路祥与鱼共舞。在脚的一侧刻上篆书"120斤"。铜鼓实测重量为30750克,弥足珍贵。整个仪器状况良好,铸造精良。国内罕见,堪称国宝级文物。

此鼓属于石寨山铜鼓。铜鼓是Xi瓯越的一种重型武器。瓯人和骆越人不仅把它作为舞蹈伴奏,而且把它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铜鼓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体,是古代南方民族特有的综合艺术产品。铜鼓文化历史悠久,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民族村寨中欣赏到它的奇特风格。

广东博物馆

钱进颜

钱进颜

千女猴王砚是约伯镇博物馆的珍品之一。猴王砚是由端石中最珍贵的老坑石雕刻而成。砚中有鱼脑冻、胭脂火、尘青花、玫瑰紫、金线等多种宝石制品。所有鱼脑冻砚,质地高贵,墨色细腻。此砚中的鱼脑冻别具一格,自然呈现出猕猴的形象。猕猴造型"鱼脑冻"被完整地保存在砚厅里。

据说猴王砚非常有名,几经易手。在抗日战争中,何的后人把猴王砚卖给了一个古董商,然后又转让给了汪精卫的妻子。日本投降后,被接收官员掠夺,然后落入私人手中。1951年,猴王砚卖给了广州文物商店。中山大学教授尚承祚先生得知后,从文物商店买下这块砚台,然后转交给广东省文管会收藏。直到广东省博物馆成立后,这块砚台才被正式收藏,结束了"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的命运。

福建博物馆

云纹青铜钹

云纹青铜钹

1978年12月26日,建瓯县小桥公社杨泽大队社员在杨泽村东北黄克山种茶园时,发现了福建博物院藏的西周云纹铜钹。锇重100.35公斤,高76.8厘米。造型立体,铸造精细,纹饰精美,通体锈色绿色,整个器物稳重古朴。如此大规模的商周钟的发掘,不仅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国内也不多见。它被指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用于研究西周礼制和礼器的发展和演变。探索福建古文化及其与其他地方的关系,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钹,形似钟,但柄为空无舌,是一种手持打击乐器。其目的是在退兵时击鼓以示退兵。这是一种古老的军事工具。腔面有许多装饰花纹,内外柄上可能有铭文。花纹和铭文都是手柄方向的正,所以使用时可以看出腔口是向上的。小锇应该是轻敲中间的木柄空短柄制作的。但如果大钹不方便用手握,就要插入座中击打。

这件在建瓯出土的铜钹是一件大钹,由两个模型铸造而成,钹口朝上。这个钹高,要在基座上敲击。钹身两面花纹相同,无铭文,每面有18个圆片。每列有三排圆块,每排三个。它是一个半球形凸起,直径3.5,高约2厘米。上面装饰有漩涡图案,上面有场景,上面有乳头,高约0.8厘米。盛行于商周时期的云雷纹,是通体的主要装饰纹样。雍(柄)的上两面饰有一对兽目,与构成兽面图案。在螺线上(雍上凸起的圆就是螺线),以细为地,用凸起的云纹做装饰。鼓的中心(钹体的上部,鼓被击打的地方)稍微隆起,装饰有云雷纹和他的动物脸图案。这种大钹目前主要见于南方的湖南、浙江、广西、福建、江西、江苏一带,年代大约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海南博物馆

越王旗北方古建

越王旗北方古建

古剑,又名"瞎阿姨"剑,"不是长寿"剑,越王勾践的孙子用的剑,距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仅存三把剑,尤其是海南省博物馆的这把,是所有现存越王中最完整、最长的一把,品相极佳。

剑身通体散发寒光,刀刃锋利,由粗格式斜宽,从中脊开始,两条斜弧。两个叶片是弯曲的,在靠近前面的地方很窄。牛角形素面剑首有一个圆柱形的柄,柄上有两个平行的箍,上面有32个字,包括剑首的环铭文和剑格铭文,都是交错金鸟虫之书的篆书。历经2400年的风风雨雨,碑文已作。

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白菜,东坡肉质石

毛·《雪中艳阳帖》

绿玉白菜

这件和真白菜几乎100%相似的作品,是玉做的。贴心的主题,白色的菜身,绿色的叶子,都让人觉得很熟悉,很亲近。别忘了看看停留在蔬菜叶子上的两只昆虫。他们是螽斯和蝗虫,意味着许多孩子。

这件作品原本属于故宫的永和宫,是光绪皇帝的妃子金妃的寝宫,所以有人推测是金妃的嫁妆,象征着她的清白,以及多子多孙的愿望。

东坡肉质石

这块清代东坡的肉形石是天然石。它的颜色和纹理都是自然形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块生动的五花肉。"肉"胖瘦层次分明,纹理清晰,毛孔粗大。

毛公鼎

毛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以其制造者毛公的名字命名。清道光二十三年在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直径47厘米,重34.7公斤。口饰有重环纹,张口,双耳,三蹄。

毛的碑文长达近500字(其中497字、499字、500字),是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碑文内容可分为七段,说的是:周宣王登基之初,急于振兴国家大事。他要求叔父毛公治理内外政务,勤政无私。最后给了他一件救生衣和一份丰厚的礼物,于是毛公铸了一个鼎,永远告诉他的后人。

大雪中的阳光驿站

《快雪清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它是用行书和墨水写在纸上的。长23厘米,宽14.8厘米,4行28字。《快雪中晴帖》是一封信,内容是作者写的自己在楚清大雪时的愉快心情和对亲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些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是否让你大开眼界?如果你有时间,我建议你去参观博物馆,感受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