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英荷战争是怎样的?海上马车夫的海上霸权的争夺(英荷战争是争夺制海权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0 01:00

1566年,荷兰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反抗西班牙帝国的封建统治。荷兰独立战争爆发。1581年,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宣布独立。1609年,西班牙与荷兰签订了十二年休战协定,实际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荷兰独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商业、海洋运输、金融业等非常发达。凭借世界上最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荷兰成为西欧强国,称霸世界,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在17世纪,典型的欧洲商船建造平台,在平台上可以竖立枪支,以有效防止海盗袭击。所以他们的船需要更硬的木头,船也贵。荷兰人率先冒险建造了一艘只能运输货物,不能安装枪炮的商船。这使得荷兰船的成本非常便宜,比英国低1/3到1/2,用荷兰船运输货物也非常便宜。但这也让每一次荷兰之旅都变成了一场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尽管如此,荷兰人并不满意。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在船上增加了特殊的设计。在北欧和斯堪的纳维亚,一艘船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你付的钱就越少。所以荷兰人在不改变甲板宽度的前提下,把船的腹部做得很大很圆,以承载更多的货物。船税少,利润就多。

但是,要想在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种船显然是不够的。最终决定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从1596年到1598年,有一位著名的荷兰船长巴伦支试图找到一条从北方到亚洲的航线。他经过了一个俄罗斯岛屿——三眼崖。三眼崖位于北极圈内,很快他们就被冰冻的大海困住了。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长达8个月的漫长冬天。他们把船的甲板拆下来当燃料,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打猎以获取衣服和食物维持生计。

八个人死于如此严重的危险之中。但是荷兰商人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根本不碰别人托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包括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服和药品。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将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目的地,交付给客户。他们用生命作为代价,坚守信仰,创造了将代代相传的商业规则。当时,这种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了明显的好处,他们赢得了海上贸易的世界市场。今天,荷兰成年人经常对他们的孩子重复这句话:"荷兰仍然是荷兰,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他们自己的事业。"

荷兰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商船15000艘,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森林、丹麦的鱼、波兰的食物、俄罗斯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多由荷兰商船转运,由荷兰商人出售。当时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口经常停泊着2000多艘商船。

在鼎盛时期,荷兰海军几乎是英法的两倍。他们巡游世界各大洋,保护自己的商船,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在亚洲,荷兰人绕过好望角,于1595年到达印度和爪哇。不久,荷兰舰队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击败葡萄牙舰队,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东方贸易。在非洲,荷兰在东西交通的咽喉和南非的好望角修建了堡垒和殖民地,以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和食物供应。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并一度占领中国的澎湖和台湾省。1621年,荷兰在美洲建立了西印度公司,控制了西北非与美洲的贸易,并在北美占领了殖民地,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现在的纽约。他们在这周围建了一个新荷兰。由于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方面的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在荷兰国力蒸蒸日上的同时,英国也在悄然崛起。1640年至1649年内战后,英国国力大增。护国公克伦威尔上台后,在古斯塔夫瑞典军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军队,更加强调效率和纪律。海军增加了两倍多,从40艘主力舰增加到120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船只和船员。

此时的荷兰到处排挤英国商人,依靠雄厚的资本,他们基本垄断了各国的贸易。英国人不能容忍的是,荷兰在英国海域大肆捕捞鱼、虾等水产品,还将这些水产品在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取暴利。这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愤怒。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法案,规定所有进口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载或由实际原产地的船只运送到英国,这意味着不允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介入。

荷兰因其商船数量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一直是世界各地的贸易中介国和商品集散地。英国的新航海法案显然是针对荷兰的,它将攻击荷兰在英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与英国空的斗争愈演愈烈。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法案,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法案。

1652年,一场遭遇战直接成为两国战争的导火索。5月,英国海军20多艘舰艇在多佛海峡巡逻,与护送商船的荷兰海军42艘军舰相遇。英国海军要求荷兰海军降半旗向英国国旗致敬。因为从13世纪开始,英国就一直要求其他国家的船只在通过多佛尔海峡时,向遇到的英国军舰驶去。升旗"仪式,以示尊重,承认英国对这片海域的所有权。但是荷兰海军拒绝了,英国人开炮了。结果双方炮弹交换了四个多小时,荷兰损失了两艘军舰。拉开了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序幕。7月28日,双方正式宣战。

第一次英荷战争由空之前的一系列海战组成,主要集中在多佛海峡战区和地中海战区,其中以多佛海峡战区为主。这是由两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几乎每一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入2-3万名水兵和6000-8000门大炮,战斗的数量大概是历史罕见的。据说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仅从1652年5月到1653年8月的15个月里,两支舰队之间的战斗次数就不下于当时世界上所有战斗的总和。

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人投降。为此,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采取了集中强大舰队,拦截所有通过海峡的荷兰船只的战术,以确保其绝对制海权。他在海军作战中大胆引入陆军注重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术,发展了海军战术。战争初期,英国为便于指挥,将其舰队分为红白蓝三个支队,并颁布"第一条海军纪律令"整顿军纪。此外,英国还派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银船,在北海击沉或俘获荷兰渔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与北欧和东欧的海上贸易。毫无疑问,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对荷兰经济是致命的。

荷兰方面制定的策略是用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穿越多佛海峡,以保证与外界的联系。但荷兰在次要战场——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兵力,使得其在海峡斗争中的实力非常薄弱。虽然荷兰舰队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海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兵的战斗素质也很高,但舰艇往往缺乏协调能力,再加上装备和数量的不足,使其在军事上仍处于劣势,这使得英国海上封锁卓有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1653年,英国海军颁布了两份在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文件:《航海中舰队良好编队教学模式》和《战斗中舰队良好编队教学模式》。前者明确规定船长在航行和迎风时不得随意抢占有利的顺风位置,而应保持队形,服从上级指挥;一名上尉决不能超过中队长。此外,它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联络信号,用枪、旗语、灯光等工具通知船只的航向、航行位置、停靠和抛锚。后者第一次明确确立了战线战术的地位,并对各种战斗动作进行了解释,以保持一线队列。这是"在海军战术史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英国海军还根据舰炮数量将军舰分为六等:一等90门以上;第二阶段80-90炮;第三阶段50-80炮;第四级38-50枪;5级18-38炮;第六级18枪以下。很快,其他国家开始效仿英国海军。

到1654年战争时,荷兰海军虽然获得了地中海制海权,但对整个战争的发展并无帮助。在英国海军的扼杀性封锁下,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的荷兰经济崩溃,封锁几乎让荷兰陷入了贫与富的两难境地。据说当时阿姆斯特丹街头杂草丛生,乞丐遍地,近1500栋房屋无人居住。因此,荷兰被迫与英国举行和谈。

1654年4月15日,两国签订《威斯敏斯特条约》,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根据和约,荷兰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致敬,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利,支付27万英镑赔款,割让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但荷兰并没有气馁,一直在寻求机会集中力量夺取制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