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孔明虽得其师,未得其时”?司马徽为什么这么说?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9 22:52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隐居是因为他不想参与世界上的纷争。事实上,诸葛亮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物。在刘备之前,诸葛亮只是在等待。刘表多次邀请诸葛亮做官,都被拒绝。后来司马徽让刘备邀请诸葛亮,司马徽说:"孔明虽然得到了他的师父,但是他没有得到合适的时机"

。为什么司马徽说孔明没有及时赶到?也许司马徽已经看透了世界局势,刘备不是能得天下的人。

三国时期与其说是军事实力的竞争,不如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多的人往往会成为最终的赢家。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一开始只是个骑着车的校尉,最后却能一统天下的原因。纵观当时的三大霸主,其实刘备的发迹之路最为坎坷。正是因为人才的缺乏,虽然有两个优秀的武将,但在谋士方面却是a 空空缺。

然而,当刘备遇到司马徽时,这种情况被直接改变了。徐庶和诸葛亮都可以完美的弥补空的这一缺失,而正是凭借这三位三国时期名列前茅的人才,刘备最终成为了汉中王。但是当刘备遇到司马徽时,作者实际上留下了一个伏笔。只是这个伏笔被很多人忽略了。

刘备当时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糟糕,刚刚战败。如果鲁没有选择跳崖,刘备可能当时就死了。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刘备人生的最低点。但是当他遇到司马徽的时候,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完全改变了,因为当时司马徽在介绍诸葛亮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儒生俗人,你们懂时事吗?了解时代的人关心接君。这里有龙符和凤雏。"

其实这句话乍一看没什么不同。诚然,只有能认清时代潮流的人才会关心刘备。但是要知道,识时务者为英雄,后半句是,改变机遇者为英雄。其实我说的是变通,一般适用于自首,但此时孔明根本不属于任何一方。为什么说这句话?其实主要是针对刘备的。

因为当时,司马徽只说了前半句,而没有说最后一句。也就是说,当时的司马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刘备虽然符合潮流,但他绝对不是最终的英雄。诸葛亮虽然会认同他,但不会因为刘备而得到做龙的功德。

这句话后来得到了呼应,就是司马徽得知诸葛亮追随刘备时,又加了一句。那就是"孔明虽然得了师父,却没有得对时机。"其实按说这个时候应该对他来说没什么,但是他从等了一会就直直的出来了,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这是作者留下的一个伏笔,就是刘备绝对不是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