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几乎没有皇帝被毒死呢?(有多少代皇帝是被毒死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9 22:13

说起中国历史上一些有趣的话题,很多网友还是很感兴趣的。今天,我将告诉你皇帝中毒的事。其实中国历史上真正中毒的皇帝只有20个左右,但是中国历史上有559个皇帝,所以这是一个如履薄冰。所以有人要问了,为什么那么多皇帝中毒那么少?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个问题吧!

如果要问:杀死皇帝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应该是:中毒。但偏偏在中国历史上,除了被当局毒死的傀儡皇帝,真正中毒的皇帝就那么几个。

《子同治·靳鉴纪巴》记载晋惠帝司马忠于公元307年中毒身亡。因为智商低,又贪吃,历史上记载司马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隋末唐初赵翼的《大业略》记载,公元604年,隋文帝隋炀帝被其子杨光服毒而死。

翻阅史书不难发现,历史上虽然有皇帝被毒死,但并没有真正掌权的皇帝被毒死的记载。这背后的原因是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给出了答案。原来所有的奥秘都在御厨

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中这样描述自己的饮食生活:

"皇帝吃饭时语言不同,绝对禁止别人说错话。皇帝有一顿饭,叫"吃";皇帝吃的食物叫做"御膳";给皇帝做饭的厨师叫"御厨";皇帝的晚餐,叫做"船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厨房叫"御厨"。宫内除了御饭厅,还有生活饭厅、上层饭厅、贵饭厅、香饭厅、乐饭厅、破饭厅等。虽然都是厨房,但是分为三六类,等级严格。"

可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皇帝的吃饭问题相当于国家机密的存在。不仅不能容忍一点点的粗心大意,还有很多繁琐的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当然,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这里所谓的安全,其实就是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中毒。

但众所周知,皇帝的饮食要求精致,也讲究复杂多样。这必然导致御厨人员繁杂,无形中增加了食物中毒的概率。

以溥仪为例。溥仪的饮食有"三讲":注重营养、口味、风格;还有"两不"不要每顿饭都重复,不要每天都重复。

这样御厨就有了肉局、素局、点心局等分工,各类人员各司其职。通常溥仪的饭菜是:早餐、午餐、晚餐,下午4点左右,还有一份点心。

如此细致的分工自然会造成御厨人员的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古代御厨一直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组织。到了周朝的时候,御厨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千,分工明确细致。根据明朝的记载,明朝朱元璋掌权时,御厨的厨师多达5000人...

虽然溥仪是末代皇帝,但他的御膳厅也很大。这么大的人员如何保证皇帝的食品安全?

电视剧里经常说,皇帝请太监来品尝食物才吃。这是真的吗?答案被溥仪否定了。其实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太监想吃东西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先不说皇帝的饭,太监吃合适吗?你想让皇帝吃太监吃的剩饭吗?显然,这说不通。真实情况远比电视剧复杂:

原来皇帝吃饭之前要经过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缺一不可。正是这五个步骤保证了皇帝的饮食安全。那么,具体的五个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步是设置菜单。

就是把所有的菜,包括水果、零食、主食等等,统一放在桌子上。每一道菜都标有菜名和做菜的厨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事后直接追查到相应的责任人,同时也对厨师起到震慑作用。

溥仪的早餐,有"蘑菇肥鸡"、"三鲜鸭"、"红烧羊肉"、"煮白肉"、"红烧豆腐"和其他素菜,共27道。据溥仪的弟弟溥杰说,溥仪吃饭的时候,面前有一个红色的小炕桌,用一个高凳撑着,然后是一个大方桌,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菜。溥仪的左边,有一张放着咸菜的小桌子。右前方有三桌主食,如心、米饭、粥等。,冬天还会加一个火锅。

第二步:对于每一顿御膳,在御膳室留下一道菜样以供检查。

第三步,用银牌试毒。

有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银器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验毒。

如果食物有毒,银器会立刻变黑。为什么?这是因为当时常用的毒药是含硫化物的砷,银器会与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所以皇帝在吃饭的时候,银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即使有的餐具是瓷的,旁边也会挂一个小银牌,就是为了检查一下食品安全。溥仪每次吃饭的时候,旁边总会放一个小银章,动筷子之前都会仔细看一遍。

第四步,享受和品尝美食。

你什么意思?仅仅经历上述过程是不够的。皇后或太监先尝过之后,皇帝就会开始吃。具体可以参考各种狗血不狗血的历史剧和偶像剧。

第五步,皇帝最后的检查。

这最后一步也非常关键。可以说,经过以上四步和这最后一步,皇帝中毒的概率基本可以降到个位数。

皇帝是九五之尊,用的餐具自然高贵招摇。那么什么样的餐具才能既高贵又显眼呢?答案是:主要是黄金和白银,而选择黄金和白银更重要的原因我们之前已经详细讲过了:可以验毒。

也就是说,皇帝最后开始用餐时,仍然会用银盘和象牙筷子做最后的检查工作,确认无误后再开始享用大餐。

说起来,当皇帝也不容易。在罗里吃个饭,聊上一大堆,真的是尊严的象征。但在吃货眼里,真的很残忍。还好我们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