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为什么一心想着灭佛?对佛教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唐武宗灭佛遭到了什么报应)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9 02:26

历史上有个皇帝,一心灭佛。想着称霸世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的皇帝是唐武宗,而唐武宗是唐朝的皇帝。唐武宗大力宣扬道教,但压制佛教。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唐武宗统治时期,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佛教寺庙遭到破坏。为什么唐武宗如此憎恨佛教?唐武宗对佛教

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我们来看看细节吧!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后,一直蓬勃发展。但先后发生过四次大的灭佛事件,即北魏太祖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再到周世宗灭佛。在这四个事件中,唐武宗灭佛事件影响最大,受到后人的广泛关注。佛教在唐武宗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会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灭佛,筛除僧尼。首先,山野的寺庙被拆除,然后在长安和洛阳建立了两座寺庙,每座寺庙有30名僧侣。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镇。拆下来的木头用来建造府衙,铜像钟盘用来铸钱。到今年8月,武宗宣布全国拆除寺院4600座,僧尼26万人,山野拆除小寺院4万多座,良田数千公顷,寺院奴婢15万人。

唐武宗原本喜欢佛教,但几年后,他对佛教产生了深深的仇恨。为什么?

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旧唐书上说:"武宗想学仙术,拜赵贵臻为师。重新得宠后,每次和武宗谈话,总是说佛教的坏话,说佛教不是中国的宗教,只会消耗生命,应该彻底根除。武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经常与儒学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发生冲突。为了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好感,佛教和道教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两大宗教的地位也经常发生变化。按照这种说法,道教和佛教矛盾严重,道教在武宗面前攻击佛教,促成了武宗对佛教的灭绝。

从一些材料来看,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由于佛教的教义在理论深度上远远超过道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内容更能取信于人,道教在教义上无法与佛教抗衡,所以道教利用其政治优势排斥佛教。由于武宗偏向赵归真,朝廷官员多次进谏,武宗说:"宫中无事,常与他聊玄解闷。"看来赵贵臻的话对武宗的影响越来越大,他开始重用赵贵臻等道士来灭佛。他刚当上皇帝时,就把赵贵臻等81人召进紫禁城,同时进行道教祭祀活动。一方面,赵贵臻激起了武宗的长寿愿望,另一方面,他不断排斥佛教,使得武宗崇道思想不断强化。武宗还任命赵贵臻为右街门教授,使赵成了风云人物,连宰相李德裕也看不下去了。他对武宗说:"据说赵最近回了家,车马齐集。希望陛下给他一个好的警告。"所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道教利用政治优势排斥佛教是武宗灭佛的直接原因。

另一种观点认为,佛教的消亡是由朝廷与佛教的经济矛盾造成的。在武宗向全国颁布的《拆寺制度》中,列举了一系列佛教罪名,其中最重要的是"愚蠢消耗民族风俗,诱惑人","劳动和人力对土建工作有贡献,抢别人对金宝装修有利"。他认为"殿字招手,不知姬姬,皆是云藻饰,僭得宫邸",制作"物质资源枯竭和海关欺诈"。自灭佛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古往今来愚蠢的源头",用"助人为乐,造福大众"。早在登基之前,武宗就曾说过:"穷吾世,佛也。"毁佛的结果确实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应。大量僧尼世俗化,寺庙奴婢并入税户,寺庙钱财归官府,青铜、铁制佛像铸造成钱币、农具。

宰相李德裕是灭佛的主要参与者。早在浙西任观察使时,他就提出要限制佛教的发展。我们徐州的使臣王之行在泗州设僧坛,很多江南人都去北渡出家,所以李德裕提议禁止这种做法。他提出,如果不禁止,江南将损失60万丁庄租金。当时,就连昏庸的皇帝景宗也看到了佛教给政府造成的经济损失,"今天我下令徐州出击"。武宗灭佛后,李德裕称赞武宗的做法,认为武宗"独英破,逃数破,都列在一起;土壤肥沃的土地将由国王征税。作为一群学生很迷茫,回归六合之风。出于前贤,是后王之法。大功德,书籍复兴。"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力,武宗灭佛是佛教势力日益壮大的必然结果。武宗以前的皇帝不灭佛的主要原因是矛盾发展不是最尖锐的。

但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佛教与朝廷的矛盾在唐代就一直存在,前朝反对佛教的士大夫也不少。他们对消耗金钱、笼络国家的佛教的抨击非常激烈,却从来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除了武宗,没有一个皇帝废除佛教,反而是崇佛的君主一个接一个。唐武宗灭佛后,笃信道教。他开了100多天的道场,连续5个月建造了宏伟的仙台。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唐武宗对佛教的态度是清醒的,那么他为什么会立即沉迷于道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