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战役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万兵力为何还有能力反攻?(苏联为什么会反攻莫斯科)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08 23:00

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的攻势来势汹汹,苏联措手不及。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刚刚结束工作准备休息的斯大林突然收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边境上的德军向苏联发起了全面进攻。之后铺天盖地的噩耗接踵而至,苏军领土和军队不断被德军包围和歼灭。

巴巴

罗萨计划推出后,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德国闪电战毫不为过。不到6个月,从德苏边境开始,苏联首都莫斯科以西50多万平方英里被德国占领,7500多万居民生活在德占区。可以说,苏联经济最发达、工业最完善的欧洲地区,大部分都被德国人占领了。

作为抵抗主力的苏军损失更加惨重。到1941年12月,莫斯科战役刚爆发,苏联主力红军就被消灭了240多万。战前,苏军总兵力只有500万。损失如此惨重,苏联为什么还有余力发动反击?

第一,得益于现代国家完善的动员体系。工业革命完成后,现代国家与封建王朝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国家有能力和实力动员全民。一旦面临国家战争,他们可以迅速调动大量预备役来补充军队。因此,即使前线部队损失惨重,也能及时得到大量训练有素的新兵。在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把全国所有的适龄青年都招进战场。

得益于如此完善的动员体系和储备体系,苏联在苏军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时,能够迅速招募大量青壮年入伍,并迅速送上战场。

可以说,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能够坚持打败仗不死,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动员体系成为苏联最大的依靠。在整个苏德战争中,无论苏联是处于守势还是处于攻势,苏军的伤亡都远远大于德军,但苏联还是坚持了下来,靠的是源源不断"人群战术"。

因为拥有1.8亿多人口的苏联,人力资源远多于只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战争爆发后,苏联每个月能招募50多万人。这些人虽然训练差,装备缺乏,但仍然成为苏联度过最艰难的上半年的关键因素。

第二,德国低估了苏联的恶劣环境。深入苏联后,德国面临的困难比预想的多:一条总是遭到游击队袭击的漫长补给线;糟糕的交通网络,其规格与德国完全不一致;远比想象中强大的抵抗力;特别是苏联漫长的冬季和零下几十度的冰冻温度,使德军遭受了大面积的非战争伤亡。

由于德国在启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对苏德战争过于乐观,他们对秋天开始的恶劣气候毫无准备。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大批德军士兵被冻伤冻死,各种德军武器装备,包括坦克、卡车、火炮等。因为温度低,不能使用。冬天恶劣的气候成了苏联最好的帮手。

第三,德国大大低估了苏联的工业实力。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后,苏联迅速批准了国民经济总动员计划,将国内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可以说,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起,苏联就动用了全国所有的工业力量来支援战争。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已经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强国。不考虑精密程度,德国的工业规模其实还不如苏联。

然后,虽然苏联的欧洲领土有很大一部分被德国占领,但是在此之前,苏联人民委员会已经下达了向东方转移工业的命令。到1942年1月,仅用半年时间,就有1523多家大型工业企业东迁数千公里。其中,用于国防的工厂多达1360家。这些被搬迁并迅速恢复生产的行业和企业,成为支撑苏维埃战争的最有力保障。

第四,德国的损失远比他想象的严重。俗话说杀敌八百,更何况德国面对的还是工业强国苏联。所以德军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实力强大,但在战争前半段还是损失了70多万兵力。

这一数字占德国在苏联总兵力的23%之多。如此惨重的伤亡,德军其实已经到了极限。虽然不是强弩之末,但莫斯科战役前的德军远不如开战时的强大。

第五,德国大大低估了苏联的抵抗意志和决心。战争初期,苏联损失几百万军队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从未想过放弃抵抗。尤其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无论他对斯大林进行了多少批评,无论他做了多少让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有一点是公认的:斯大林的钢铁意志是永远不容置疑的。

因此,虽然苏联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但斯大林很快调整了政策,同时在忠诚的反对派中提拔了朱可夫等一大批优秀将领。正是在斯大林和朱可夫的共同努力下,苏联熬过了战争最艰难的初期,最终在盟国的帮助下转败为胜,消灭了纳粹德国。